教科版六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
2.敘事和抒情相結合,前后呼應,使文章嚴謹,完整。
第1、8、10、14自然段,是獨立的抒發(fā)作者感情的段落,穿插在敘事的段落中間,不斷升華對小屋的情感。前后呼應的地方很多,如前面第3自然段寫了“門前有一蓬車前草”,后面第11自然段又寫了“屋前的車前草蓬起綠葉的時候”,等等。
3.大量使用形容詞的重疊形式,使語言富有口語化,音樂性較強。
課文中大量運用了形容詞的重疊形式,aa式和abb式,如瘸瘸、方方、正正、光光、小小、圓圓、野野、緩緩、癡癡、厚厚、緊緊、滿滿、融融、香香、愣愣、傻傻、深深、木呆呆、彎溜溜、平展展、悠忽忽、軟綿綿、撲嚕嚕等,讀起來朗朗上口,聲韻和諧。
教學建議
〔教學目標〕
1.閱讀課文,使學生理解“我愛我的小屋,愛那個裝滿整個童年的小屋”的含義。
2.通過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體會作者對裝滿童年的小屋的留戀和喜愛之情。
3.培養(yǎng)學生自讀自悟能力,陶冶學生熱愛生活、珍惜時光的情操。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6、9自然段。
5.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我愛我的小屋,愛那個裝滿整個童年的小屋”的含義。
2.通過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體會作者對裝滿童年的小屋的留戀和喜愛之情。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6、9自然段。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圖片。
〔教學時間〕
2課時。
〔操作要點〕
1.讀書指導。
(1)創(chuàng)設情境,談話導入。
①創(chuàng)設情境。
教師可以播放兒歌《數(shù)鴨子》,引導學生回憶自己的童年;也可以播放兒歌《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介紹老師自己的童年。
②談話導入。
童年是人生中最美好、最寶貴、最令人羨慕的時期,每個人的童年都會給人留下美好的回憶。
(2)激情引趣,揭示課題。
讓我們一起步入綠油油的田野深處那間裝滿作者整個童年的小屋,去感受作者對快樂童年的美好回憶。板書課題。
(3)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①自由讀課文。
讀后正字音,學生交流匯報易讀錯的字音。
如:“秫秸”的讀音等。不理解的詞語,教師要適時點撥,指導理解。
有的詞語可以指導學生在預習課文時查字典理解;有的詞語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或圖片理解,有的詞語可以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
②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再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后,教師指導學生概括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從而使學生能夠從整體上把握“小屋”帶給作者的快樂,回憶那難忘的童年。
(4)細讀深究,品味感悟。
在學生熟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師起主導作用,引導學生通過自學解決以下三個問題:
a.作者寫的小屋里都有些什么?
b.讓作者最感興趣的是什么?
c.離開小屋時,作者的心情如何?
①細讀深究,通過指導學生自學第一個問題,體會小屋的簡陋。
自學時,可讓學生先畫出描寫小屋的詞語,然后交流討論,體會小屋的簡陋。
從“屋里有一鋪光光的炕”“地上站著兩個箱子”“北墻上掛一面擁滿半邊花兒的鏡子”等語句,體會小屋內陳設的簡陋;從“面對小園有一只正正方方的大‘眼睛’,那就是我的窗口。”“北墻上掛一面擁滿半邊花兒的鏡子,里面有時會出現(xiàn)個小人,費了好大勁兒才弄明白那個小人兒竟是我。”等句子,體會屋子里的一切帶給作者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