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
字形:注意“膩”不要多撇!八搿辈灰帱c。
字義:可以讓學生通過預習理解,也可以在學習課文中聯系上下文理解。
。2)摘抄好詞佳句。
3.實踐活動。
組織學生去田園體會生活,感受一下田園生活的快樂。
引導學生讀《呼蘭河傳》。
資料
〔蕭紅(1911—1942)〕 原名張瑩,黑龍江呼蘭人。出版小說散文集《跋涉》(與蕭軍合集)。1934年到上海,次年出版中篇小說《生死場》。隨后又陸續(xù)出版散文集《商市街》,小說集《橋》 《牛車上》。抗日戰(zhàn)爭期間出版小說集《曠野的呼喊》。1941年到香港,寫有長篇小說《馬伯樂》和《呼蘭河傳》。本篇課文就節(jié)選自《呼蘭河傳》。蕭紅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位著名的女作家,20世紀30年代以表現東北民眾抵抗日本侵略者的中篇小說《生死場》震驚文壇,被稱為抗日作家。她以自己短暫的一生,在不到XX年的時間里,寫下了近百萬字的文學作品,涉及了小說、散文、詩歌、戲劇等多種文體,留給我們一筆豐富的文學遺產。
[倭瓜] 南瓜。
[狗尾草] 一年生草本植物,葉子細長,花序圓柱形,穗有毛,像狗的尾巴。也叫“莠”(yǒu)。
[螞蚱] 蝗蟲。
快樂讀書屋 六
童年的朋友
教材說明
〔解題〕
沒有朋友的童年是寂寞的,小孩子的心是耐不住寂寞的,所以小孩子特別珍視童年的朋友。一只毛毛熊喚起小男孩兒許多美好的回憶,于是,他把人類最純真的情感———愛,真誠地獻給了這只不會說話的玩具熊,小男孩兒細膩、微妙、豐富的情感,洋溢在字里行間,打動著每一顆善良的心。
〔結構分析〕
全文共20個自然段,按內容可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第l~3自然段),寫“我”小時候夢想做許多工作,而且想法總在變化。
第二部分(第4~20自然段),“我”想練拳擊,偶然找到了童年的朋友———一只小玩具熊,后來因為不忍心對好朋友下手,決定放棄練拳擊的想法。
第一層(第4~12自然段),“我”想當拳擊手,請求爸爸買沙袋,被爸爸拒絕了。
第二層(第13~15自然段),媽媽找出小熊,讓“我”作沙袋的替代物。
第三層(第16~20自然段),小熊勾起“我”許多美好的回憶,不忍心拿它練拳擊了。
〔語意理解〕
“我看得上了癮,我想成為我們院子里最有力氣的人。”
“癮”這里指產生濃厚的興趣。
“媽媽馬上看出來了……”
媽媽是一個善解人意的人,她很在意孩子的感受,幫助不開心的兒子想辦法,解決問題。
“我仰起頭,想把眼淚憋回去!
“我”為什么流淚了?“我”為自己背叛友誼而感到難過,所以流淚;“我”因小熊陪“我”度過許多美好時光,感動得落淚。但我是一個男子漢,不能輕易流淚,而且不能讓別人看見自己的眼淚,所以“我”要把情不自禁流出的眼淚憋回去。孩子內心微妙的變化,被作者細致地描寫出來。
〔寫作特點〕
1.排比句式的運用,使文章內容集中,語氣一貫,結構整齊。
第2自然段,“有時……有時……有時候呢……”這一大段排比句式的運用,不但語言暢達,而且節(jié)奏感強,充分展現了孩子那顆充滿幻想且善變的心。
2.抓住人物的性格特點來寫。
通過父子有趣的對話,刻畫出爸爸是一個思維刻板,做事嚴肅,不顧別人感受的人。媽媽正好和爸爸形成鮮明的對比,媽媽善解人意,頭腦靈活,幫助孩子解決心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