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馬拉松的地理位置。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記敘菲迪皮茨三次傳遞戰爭信息的故事。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寫人們將菲迪皮茨長跑的距離定為馬拉松賽跑。
〔語意理解〕
“他們一面商討對策,一面派傳令兵菲迪皮茨到斯巴達去請求援助。菲迪皮茨以頑強的毅力,在兩天之內,跑了150多千米到達斯巴達。但斯巴達人卻不愿立即出兵援助。無奈,菲迪皮茨又不顧疲勞,夜以繼日地跑回雅典轉告這一消息。”
這3句話寫菲迪皮茨連續兩次長途奔跑請求援助。當時的波斯,已發展成為奴隸制軍事大帝國,而雅典只不過是一個奴隸制的小小的城邦而已。兩方對比,力量懸殊。菲迪皮茨為了國家的安危,舍命去斯巴達求援。史料記載,斯巴達與雅典不夠團結。當接到雅典的求援信時,斯巴達人說:“要等滿月才能出兵,月不圓對打仗不利。”但是,軍機不可延誤,菲迪皮茨只好夜以繼日地趕回報信。一來一回,300多千米,大大超過人的體力極限。而菲迪皮茨竟完成任務,這是使命感在支撐,毅力在支撐,表現了他強烈的愛國思想、高度的責任心和頑強的意志。“夜以繼日”,夜晚接上白天,形容日夜不停地工作。
“為了盡快把這振奮人心的喜訊報告給雅典城內憂心忡忡的居民,軍隊指揮官又派菲迪皮茨到首都去報告喜訊。……當抵達雅典時,他已筋疲力盡。面對盼望已久的人群,他竭盡全力高呼:‘歡樂吧,我們勝利了!’等待已久的人們歡呼雀躍,他卻倒在地上,長眠不醒了。”
這一段話寫菲迪皮茨第3次長途奔跑傳遞勝利信息而犧牲的情形。菲迪皮茨是雅典軍中的一名傳令兵,他行走飛快,素有“飛毛腿”之稱。但他在戰斗前曾去斯巴達求援,已奔跑了四天四夜,身體已達極限。這次,在他沒有得到充分休息的情況下,又進行長途奔跑。雖只有40千米,但他為了更快地讓同胞聽到勝利的喜訊,不斷加大奔跑速度,使身心受到極大的損傷,在完成任務后光榮犧牲。他是在擊敗入侵者的歡呼聲中犧牲的,是在完成3次傳遞信息任務后犧牲的,是在史無前例的超越人體生理極限運動后犧牲的。在他的身上閃爍著熱愛祖國、和平和自由的光芒。“憂心忡忡”,極度憂愁的樣子。“筋疲力盡”,形容非常疲勞,一點力氣也沒有了,也說“精疲力竭”。“竭盡全力”,用盡全身的力氣。“歡呼雀躍”,歡快地呼喊著,興奮得像鳥雀一樣跳躍。
“馬拉松便成為奧運會田徑比賽中頗受人歡迎的一項重要比賽。這一比賽的優勝者也被人們稱做‘最偉大的運動員’。”
這是點題的話,聯系全文就能理解這兩句話的深刻含義:馬拉松比賽所以頗受歡迎,所以把馬拉松比賽的優勝者稱做“最偉大的運動員”,就在于這項運動富有挑戰性,是向人類的生理極限挑戰;它表現了人類的共同心愿———對祖國的熱愛、對和平的向往、對自由的追求。
〔寫作特點〕
1.文章只寫了一個人物———傳令兵菲迪皮茨。
2.情節發展線條清晰。
教學建議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閱讀,了解馬拉松賽跑的由來,明白人們稱運動優勝者為“最偉大的運動員”的真實含義。
3.深刻體會雅典英雄菲迪皮茨的愛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