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
6 頒獎詞三則
教材說明
〔解題〕
頒獎詞是在某一主題活動的頒獎典禮上,對獲獎對象的事跡所作的一種陳述評價性的禮儀文稿。頒獎詞是對受表彰的公眾人物頒發獎項時由頒獎活動主持人宣讀的致詞。頒獎詞所適用的場合是在頒獎典禮上,作為某種主題活動的一個重要環節而存在的。缺少了這個環節,活動的策劃就不是很完美,活動過程就顯得不是很完整。通過這種宣讀頒獎詞的方式,讓大眾了解獲獎對象的事跡,以及所體現的一種超乎尋常的人格精神,從而取得一種宣傳與教育的效果。因此,它必須借助于優美的語言文字,對獲獎對象進行準確的陳述與評價。
頒獎詞的特點 :1.情感性。飽含情感,真摯贊美人物的事跡與精神,目的是要達到以情感人的藝術效果。2.深刻性。對人物事跡的評價,必須體現一定的深度,觸及人物的精神內核,將人物的壯舉提升到一定的思想高度。3.簡潔性。頒獎詞一定要非常精練簡潔。為適應電視節目的播出時間受限的要求,寥寥數句,就充分體現出人物的神韻與風采。4.系列性。在頒獎典禮上,授獎對象一般不是單一的個人,因此,這類文稿的寫作往往要形成一個完整的系列。盡管主題相同,但是具體人物對象的事跡不同,這就要求寫作時必須做到因人定論、因事定調,有針對性地表達出每個人的個性特點。
近年來,中央電視臺每年都要舉辦各類專題性質的人物評選活動。如年度感動中國人物、年度經濟人物、年度法制人物,等等。這些具有社會公益性質的人物評選活動,旨在歌頌先進人物閃光的心靈、倡導某種人格精神、弘揚社會正氣,從而體現我們時代的精神風貌。這類活動已成為社會公眾十分關注的對象,并且已成為一種特定的電視文化現象。在頒獎典禮上,致頒獎詞是不可缺少的環節。觀眾一方面被優秀人物的先進事跡所激勵,同時又被深刻、優美的頒獎詞所感染。
〔結構分析〕
本課中節選的這三則頒獎詞,在結構安排上都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標題;第二部分是人物的事跡;第三部分是頒獎詞。
第一部分標題都由三部分組成:1.“挑戰”、“信義”、“敬業”———分別用一個準確、簡潔的詞語,高度概括了被頒獎人的特征。2.“邰麗華”、“陳健”、“王順友”———交代被頒獎人的姓名。3.破折號后面的內容說明了授獎者是一個怎樣的人———“禮贊生命的人”、“信守諾言的人”、“堅守職業的人”。
第二部分是人物事跡的簡單介紹。
第一則(第1自然段)直接引用推選委員著名電影演員濮存昕的評價,概括在邰麗華身上體現的人類精神。
(第2自然段)間接引用手語翻譯李琳的介紹和直接引用邰麗華自己的話,說明邰麗華與眾不同之處。
第二則(第1自然段)陳健的肖像描寫。
(第2自然段)概括介紹陳健37年信守諾言的經過。
(第3自然段)總結陳健感人之處是講“信義”和“忠誠”。
第三則(第1自然段)重點強調王順友的生活常態是孤獨,并詳細交代了他的職業及工作地點。
(第2自然段)介紹他是如何“孤獨”地工作著。
(第3自然段)用具體驚人的數字說明王順友在平凡的工作中創造出的偉大奇跡。
第三部分是頒獎詞的具體內容。
第一則,這段頒獎詞將敘述、議論、抒情的表達方式融合在一起,生動地再現了邰麗華給觀眾帶來的震撼心靈的美感,渾然天成。